2011年8月31日 星期三

東南亞的齋月美食



8月的馬來西亞已經走出了最酷熱的季節,準備迎來另一場盛大活動—齋月「拉馬丹」(RAMADHAN)。由於占人口總數90%以上的伊斯蘭教徒們只能在日落後進食,齋月中各地的美食夜市盛況空前。在這個主要由馬來族、華族和印巴族三大民族組成的國家中,具有多種宗教信仰。其中90%以上的馬來人都信仰伊斯蘭教的遜尼派,華人多信仰佛教和道教,印巴人信仰印度教。因此,大馬憲法中規定的官方宗教就是伊斯蘭教。據說,安拉是在伊斯蘭曆的9月,即公曆8月把《古蘭經》帶給穆斯林的,所以齋月是偉大、喜慶、吉祥和尊貴的月份。伊斯蘭教徒們在齋月中,每天日出即不飲不食,一天祈禱之後,才能在宣告日落時分的鐘聲中開始進食。

吉隆坡繽紛燦爛、令人眼花繚亂的齋月集市藏在甘榜巴魯(KAMPUNG BARU)的一處街道上,街的盡頭就是一座粉飾一新的清真寺。雖然這座寺廟並不算吉隆坡最大的一家,卻因為位於馬來人聚居區而擁有極其顯要的地位。作為齋月節慶典活動開幕主會場的清真寺里早早就擺滿了排放整齊的椅子,看得出哪幾排坐著馬來人,哪幾排是印度人。男人們還在寺里祈禱,也有三三兩兩坐在迴廊上默然不語的。女人雖然不能進入寺內,卻是這裡最靚麗的景緻:飄逸的絲綢長衫、細緻的刺繡裝飾,頭巾和服裝的色彩雖然艷麗,卻也搭配有致,即使是黑色的長衫也因為那些刺繡和亮片而惹人注目。

街邊攤一家挨著一家,好像一顆顆彩色的牙齒,或者擠擠挨挨的味素分子,讓人垂涎欲滴。指向清真寺的這條街像極了一根沸騰的食道,在白天忍飢挨餓顯示虔誠的穆斯林心目中預示著日落之後的一次飽食。又因為街上燒烤的濃煙、煎炸的油熱、點心的濃香,愈發地在吆喝和買賣的對打之間歡天喜地了起來。

當地的特色食品在這些攤位上競相吸引著我們的胃口,除了極其著名的食品之外,還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如果把這些攤位上各式各樣的食品每樣都品嘗一下,估計得連續幾天來這露天「自助攤」報到。沙爹(Satay)就像我們這兒的烤串,常見牛肉和雞肉,然後蘸著特別的醬料來吃,又香又甜還透著辣味。鯉魚包(Otak-otak)是另一道馬來美食,用香蕉葉包著,烤得扁扁,看上去就很讓人有食慾。裡面是魚肉加上特殊的調料,口感像燉蛋一樣軟綿綿的,味道稍稍偏甜,有時候當地的婚宴里會上這道菜。椰漿飯(Nasi Lemak)的馬來語發音是「辣死你媽」,不能吃辣的人即使有些鬱悶,估計也難以抵擋美味的誘惑。這道用椰汁煮熟的米飯做成的當地著名特色美食還配有肉以及各種蔬菜為原料。的確和我概括的馬來西亞菜「酸酸甜甜有些辣」的特色相符。

來到齋月集市切身地體驗什麼叫做不愁吃喝。五顏六色鮮榨的果汁灌進一隻只透明塑料袋裡,甘蔗淺暗綠色的漿汁醇厚香甜;椰子現剖后取出的清亮汁水也裝在塑料袋裡叫賣;捆紮成一束束的紅毛丹、龍眼像奇異的花卉生機蓬勃;而西瓜則被切成薄片火腿似地吊在西瓜攤上用來驅趕蟲子,這是我見過的最富哲學思辨氣質的驅蟲設備——誘惑你又驅逐你……給整條街增色的不只是水果,新鮮水靈的蔬菜、叫不上名字的調味香料也整整齊齊地碼在攤頭,鉚著勁地加入了這場將要持續一個月之久的喧騰之中。我們喝了青椰汁、薏米水,還有一種混合了檸檬、酸橙等黃綠色的爽口飲料。青椰很小,汁水卻特別清甜。至於薏米水據說是可以消除火氣的。

街邊攤幾乎可以稱為中文一條街,一點都不用擔心摸不著頭腦的馬來語發音或者自創式英語指示牌。晚上十一二點是這裡正紅火的時光。遊客和當地人都聚在這裡大快朵頤,好不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