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日 星期五

裁判的體力也不能輸給球員





















老外攝影師的體力常令我瞠目結舌,
舉凡上天遁地或是吊在半空中就是有用不完的精力拍照.

當看到這部影片的時候, 我第一個疑問就是在半空中要怎麼換鏡頭.
這位老兄真夠絕的了, 不僅把攝影包背著吊掛在半空, 居然也能單手換鏡頭.
就算我膽子夠大敢這樣吊掛, 心臟也沒好到能在空中換鏡頭.
瞧瞧他的機身.. Nikon D3S   真是把我看傻了.

這真是拿命去換照片, 而且前置作業一定相當複雜.
因為天候, 地點, 甚至攀岩者的狀況都要事先評估好.
曠日費時不用說, 一不小心甚至會出人命的.

最近也看到一些戰地記者在埃及甚至利比亞等動盪地區所拍攝的照片影片.
深深覺得攝影可以舒舒服服吹冷氣按快門, 也可以讓你按快門的同時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總有一天會被白目媒體嚇死

























每當打開電視, 翻開報紙或是瀏覽網路新聞總是會看見許多聳動的標題.
而且有不少標題還是疑問句, 既然不確定又如何能成為新聞呢?
真搞不懂台灣媒體的專業到底在哪.

每當風災地震或是人禍之後, 媒體就會說哪些地方也是很危險的.
但過沒多久又有新報導指出目前情況都很穩定, 請民眾不要過度恐慌.
好了, 說危險的是你媒體, 說安全的也是你媒體.
每天都是反反覆覆的追蹤同一則新聞,
民眾看在眼裡聽在耳裡, 沒有一天不膽顫心驚的.

拜託你們這些媒體, 請你們多發揮一些安定社會的力量,
而不是今天專家說如何如何, 明天又是學者說如何如何. 後天又是名嘴講怎樣怎樣.
時間久了卻又不了了之, 這種媒體資料不是老百姓所要知道的,
也不是專業媒體所應有的行為.

SNG車越買越多, 新聞頻道越來越多, 但到最後發現到媒體只是在報導"資料"而不是"資訊"
所謂的"資料"是指來源是什麼就播報什麼, 而"資訊"則是歸納整理之後有系統的報導.
或許因為商業考量, 即時新聞報導只偏向於資料的報導,
至於資訊則是留給新聞節目或談話節目去做發揮.
可是問題來了, 民眾不會有那麼多時間去看你的分析報導.
閱聽者只希望用最短的時間知道現在發生了什麼事情, 該如何處置.
而不是一天到晚都看你所謂的最新消息, 而且看到黑影就開槍.

拿目前最熱門的福島核能電廠所產生的輻射問題來說好了,
一下子說日本怎麼說, 一下又說法國怎麼說, 然後美國又怎麼說,
還有台灣公部門又怎麼說.
老實說看完這些我還是不知道哪個說法才是對的.
我很不喜歡看到新聞報導反覆無常, 這一秒說很危險, 下一秒又說無安全疑慮.
我很懷疑社會上的許多病症, 無論是躁鬱症還是焦慮症是不是你們這些偉大的媒體所造成的.

過多的干預並不是個好的婚攝行為




















日前在某個數字網站討論區裡看到一篇關於婚禮攝影的經驗分享文章,
大意是讓攝影者融入新人的親朋好友中或者說跟他們打成一片, 這樣能更容易拍攝到更多"好照片".
所以整篇所謂的分享文裡頭都是笑臉迎人的人物肖像照.
看完全文, 原來他指的好照片只是指他所捕捉到新人以及其親朋好友的笑容.
關於什麼是好照片原本就是見仁見智的問題, 只要顧客滿意就算你把黑的拍成白的也可以.
因此我對此篇分享文不太能苟同, 或許作者有意寫續篇, 但我想那不過是想自圓其說.

我覺得婚禮攝影或者婚禮記錄本身就是個以第三者的立場來看待整個過程,
它原本是什麼, 你就記錄什麼, 這是最大的原則.
除非婚禮儀式或過程出現問題, 你可以現場提供一些意見.
除非整個過程讓你覺得乏味, 缺乏拍攝素材, 或者冷場了,你才需要出來博感情.
婚禮過程不全然是笑臉, 而是喜怒哀樂各種情況都會有,
有時候記錄這些遠比你搞笑博得親朋好友的笑臉來的更為重要.

別忘了這不是你的婚禮, 不是你想拍什麼就去過度製造一些笑臉給你.
對你來說, 越多的笑臉也許越能迎合顧客的讚賞, 也或許這樣就能讓你拍到更多的"好照片"
但除非你真的閒到沒東西拍再來想這些事情吧!

拍攝前與新人的溝通很重要, 每位攝影者都該將自己的原則還有拍攝重點與新人討論.
然後將結論套用在整個婚禮上.
婚禮攝影不同於一般的寫真攝影, 婚攝原本就是一連串的紀錄,
從開始, 過程, 結束都得如行雲流水般的流暢, 美麗才是我心目中及格的拍攝行為.
過多的干擾, 製造出來的畫面我覺得那就大可不必了.
倒不是說笑臉不重要, 但過猶不及都不好.

2011年3月30日 星期三

也是商機
































昨天到理髮店理髮的時候, 女理髮師跟我聊到電腦的話題.
她問我說電腦難不難學, 該不該學. 我說: 電腦不難而且一定要學.
至少要學會如何找資料, 以及如何利用網路購物.

拜網路建置完善以及行動裝置越來越普及之賜.
這兩年火紅的平板電腦(pad) 尤其是廠商視為潛力十足的銷售推手.
網路交易的量只會越來越大, 只是多數的商品展示仍以靜態照片為主.
以動態影片來介紹產品並不是什麼新觀念, 但在以往網路甚至寬頻不普及的年代,
這種想法只能停留在夢想階段.

目前的頻寬在日常生活或企業應用上已敷使用,
但足夠支撐影片所需的大量資料傳輸嗎? 看樣子顯然還力有未逮.
原因是還需要更高階的傳輸技術(如4G), 也需要更大的儲存空間.
更重要的是對頻寬費用而言, 靜態照片跟動態影片所需的頻寬可是天與地的差別.

不過不管怎麼說, 影片(或串流影片) 仍將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也許跟現在只差一步.


另一種以光做畫的方法



這個世界果然大到令人難以想像.
所謂戲法人人會變, 只是巧妙不同.
長時間曝光的道理大家都懂, 但你是個創新者還是個跟隨者呢?
看完整部影片之後, 我才知道原來光還可以這麼玩.

當我們還在玩仙女棒, 螢光棒拍光跡的時候, 老外卻發現更棒的點子.
而這個點子不僅僅是把光留在最美的位置, 也把美景給凍結在畫面裡頭.
這大概就是攝影被稱為藝術的原因之一吧!

在15分鐘的影片當中, 攝影者對於自已的想法娓娓道來.
或許不少人會直接跳過前面好幾分鐘, 因為嫌他拉哩拉雜講了一堆話.
對很多人來說跳過幾分鐘只要多點幾下滑鼠, 但卻失去了一個可能啟發你的機會.

有些人說: don't think, just shoot
但我卻覺得: think, before you shoot


2011年3月28日 星期一

Apple Special Event 觀後感 (Mar 2, 2011)






















每次看Steve Jobs 的產品發表都是一種享受.
時間, 氣氛的掌控力絕佳, 更重要的是每次所帶來的內容都很振奮人心.
整場發表會上, 看不到一個show girl , 也看不到有獎問答, 更看不到滿場觀眾搶紀念品的畫面.
但這種產品發表卻能讓人陶醉其中而且印象深刻.

在台灣, 不管是什麼產品發表會上都少不了show girl 在台上跑跑跳跳, 或是拿著產品穿梭其中.
是沒錯, 有了SG可以吸引更多目光, 但對產品本身也失去了不少關注力.

什麼一元競標, 買這個送那個, 噱頭十足. 但每次都來這套不膩嗎?
若是這麼有良心何不降低產品售價?
我總覺得台灣很多的產品發表會, 產品記者會是鬧劇.
而這種鬧劇幾乎天天在電視上演出.

Apple Special Event  (Mar 2, 2011)

平板電腦的戰國時代已經來臨?




















除了Samsung, Motorora 之外, Asus也發表了以Android 系統為基礎的平板電腦 - Eee Pad Transformer.
感覺上Android 大軍即將以手機蠶食鯨吞市占率的模式來將Apple 一軍.
只是普遍還是不看好Android, 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Android market 上的apps 無論質量均遠低於Apple store.

台灣一直是IT 製造產業的重鎮, 即使工廠已遷往其他工資更低廉的地區仍保有研發能力.
也因為國人接觸/購買3C 產品過於便利, 自然對所謂的產品規格有著很大的興趣.
除了比價格還是比價格, 除了比規格還是比規格.
不管用不用得到的功能, 反正有送總比沒送要好.
這種便宜又大碗才是賺到的既有思維一直影響著台灣同胞.

無論是Samsung Galaxy Tab, Motorola Xoom, 乃至剛發表的Asus  Eee Pad Transformer.
都可以看出在硬體規格上是壓著Apple iPad / iPad2 打.
但說到使用經驗以及軟體的選擇上, iPad系列卻有著絕對的優勢.
說是Jobs的眼光獨具也好, 說是商業的競爭策略也好. Apple 對產品的定位以及想法永遠早對手一步.

你不會想買了部硬體規格超讚價格又合理, 更棒的是可以多工的電視之後才發現:
1. 怎麼沒幾個節目可看(無論免費或付費節目)
2. 節目內容跟品質怎麼不太好
3. 看電視節目的時候會停格
以上三種情況就是Android 系統平板電腦的處境.

Apple 知道自己一個人絕對賺不了所有的錢錢,
於是跟許多業者合作, 不只硬體, 更重要的是軟體(apps)
這種有錢大家賺的想法正確落實到了Apple store, 以及電信業者等等的異業結盟者身上.
所以當你買了Apple 的產品, 你不用擔心沒軟體可以用. 反而要擔心太多的軟體不知從何挑起.
這也就是為什麼Jobs 在發表iPad 2 的會場上敢說2010 是屬於iPad , 而2011 則是屬於iPad 2 年代的原因之一.

舉凡Galaxy Tab, Xoom , Eee Pad Transformer 的確能引起一些關注及引發一些話題.
但請記住, 所有的話題僅止於他們的硬體有多強.
Asus 官方一句更好笑的廣告詞是說 Eee Pad Transformer 除了是平板電腦, 加上鍵盤更可以變成一台筆電.
這說明了他那混淆不清的定位. Apple就很聰明的說iPad系列只是用來填補手機 跟筆電中間空缺的產品, iPad 並沒有要取代誰的用意.
也因為iPad 一開始定位就很明確, 所以功能設計上就很容易找到發展的方向.
反觀Android 陣營的平板電腦們, 除了硬體規格外還想順便吃掉筆電的市場.
結果只會讓這些平板電腦變成四不像, 說他什麼都會可是卻又不精.
這種半吊子的商品, 注定就是當砲灰的.
Apple 可以軟硬體都賺, 可是Android系統的Samsung, Motorora, Asus 甚至是 Acer , 微星的廠商, 又或者是其他系統的平板電腦廠商呢?
當Apple 賺飽了調降產品甚至軟體價格的時候, 其他廠商可能連研發成本, 硬體成本都還沒攤完自家的平板電腦就躺平了.

不是我們不愛用國貨, 不願意相信Asus, Acer.
而是3C 產品注重的不只有硬體, 還得有源源不絕的軟體服務, 才能使整個系列產品有延續性, 話題性.
國產品牌硬體的研發設計能力是我們的強項, 只是忽略了軟體上還要使上更多的力氣.
國產3C 產品, 或許是因為產品周期性的考量, 一陣子當後續機種出現的的時候很容易就變孤兒.
消費者不是笨蛋, 當過一次孤兒就不會想花錢繼續當孤兒了.

對我來說, iPad 除了無法直接觀看flash 之外, 其他功能已經夠用了.
Steve Jobs說的沒錯, Flash本來就是一個耗費運算, 耗費電力的怪物.
除非哪天flash能脫胎換骨, 或者電池的發展到達更高的境界 再來談平板電腦上順暢播放flash吧!

媒體總說各家平板電腦紛紛出籠, 已經到了短兵相接的戰國時代.
但我覺得還沒開戰, 勝負早已揭曉了.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