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2日 星期六

歡樂電影院 - 法海:白蛇傳說
























看在是李連杰的電影, 所以在家裡的歡樂電影院看了一下.
電影裡的李連杰可以看的出已經略顯老態了,
反倒是飾演白蛇的黃聖依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號稱1.8億人民幣所製作的這部電影,
除了大咖演員的酬勞之外, 想必都花在電腦特效上了.
只是電腦特效的水平實在糟糕. 很懷疑這是花這麼多錢做出來的電影嗎?

在劇情上也是亂七八糟,
法海莫名其妙的設定為驅妖大師,
許仙與白蛇莫名而來的婚姻,
甚至創造出了個"仙草" 來救受傷的白蛇.. 等等
整個很荒謬就是了.

撇開這些不談,
許先不夠帥, 法海不夠老,
都是演員設定上的缺陷.
只是女一的黃聖依真漂亮, 還是會讓人想把整部片看完的. XD


Acer Ultrabook 的廣告真差勁

























Intel說了, ultrabook產品線是未來主力機種.
這也是啦, ultrabook目前用的都是Intel的cpu.
ultrabook賣得越好,  Inter賺得越多.

Computex 2011 才剛過半個月, 台灣雙A - Asus, Acer 就推出了產品.
今晚吃麵時翻了翻店家的報紙, 赫然看到Acer ultrabook的全版廣告.
斗大標題寫著"開機兩秒, 連網四倍快"
詳讀整個產品說明之後, 才發現附註裡用小到不行的字體寫著:
"開機兩秒是指從電腦待機到開機"

看到這個說明我就很不爽了, 因為這有欺騙消費者的疑慮.
畢竟"開機" 在一般的認知裡代表的是開啟電源直到電腦軟硬體能開始使用狀態的時間.
我很難理解這樣誤導式的廣告用語怎麼會出現在國際大廠Acer 的廣告裡面.

另一句"連網四倍快", 這句我根本看不懂. 四倍快是啥東西?
用一個模糊的字眼當成廣告詞也不是大廠應有的風範.

唉, Acer  我對你越來越失望了!

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

攝影這回事





















在我看來, 攝影是一種能量的釋放.

當你對人生有所領悟, 當你對人事物有了更深層的想法之時.
哪怕你只是剛接觸相機也可以透過快門表現你所感受到的世界.

坊間常看到許多攝影教學,
內容不外相機操作, 構圖教學, 後期處理.
或許一般人都認為這種循序漸進式的教學有助於短時間就上手.
但我覺得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當你把所謂的攝影基本教學都學會了,
只是代表你把攝影的功能面給記起來了.
可是, 你想表達的畫面(意涵)真的就能因此而產生嗎?

不知道要拍什麼, 不知道要怎麼拍, 不知道要怎麼修圖.
說穿了只是因為你自己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我一直覺得酒不是好東西.



















我一直覺得酒不是好東西.

我非常討厭有人拿它當藉口.
因為把酒喝下去的是你,
那麼你就要承擔所有的責任.
把錯推在酒身上並不意味著你找到了好的台階下,
只會讓人更看不起你.

人云酒後吐真言,
但幾次下來我搞不清楚妳們酒後吐的是真言還是謊言.
或者說我不知道自己該相信哪些話.
有時候我會覺得是不是我該把門帶上,
然後眼不見為淨?

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愛上治癒系



「治癒系」,已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名詞。在傷心的城市裡,人們時不時得需要一些溫暖人心的東西。於是,治癒系的電影、治癒系的動畫、治癒系的音樂、治癒系的攝影,甚至,治癒系的心理學也出現了。在「治癒系」的家族,還有不可缺少的一員,就是美食了。人們在身心倍受打擊的時刻,暫時放下心中所有,往往在食物中尋找安慰,可見,食物本來就是有治癒作用的。而且,它比其他的一切,更直接、更溫暖。

好像一切和美食有關的電影與電視劇都很「治癒」。比如說《海鷗食堂》、《蝸牛食堂》、《深夜食堂》、《西洋古董洋果子店》、《料理仙姬》、《街角洋果子店》甚至《美味情緣》,這麼多的美食片,主題卻如此的接近。在帥哥雲集的日劇《西洋古董洋果子店》里,無論是蛋糕店老闆、點心師師傅、店裡的小助手還是來這家店的每一位客人,最後,都在這家溫馨甜蜜的小店裡治癒了人生中的某一處創傷。而更著名的《深夜食堂》,則從片名就開始「治癒」了:打拚了一天的人們,在午夜時分走進溫馨的小館子里,靠一點溫暖的食物和周遭的氛圍,來平和一天下來有些焦慮的心境。

有人把《深夜食堂》講述到的食物整理成「深夜」食譜:八爪魚形狀的香腸;豬肉醬湯、雞蛋燒、茶泡飯、醬油炒麵等等。印象最深的是「貓飯」,這是一位女演員在成名前後都喜愛的一種食物。稱為「貓飯」,是故意的「賤稱」,說明這種飯乃是貧窮歲月的便宜食品,就像我們小時的豬油渣飯一樣。「貓飯」,做起來非常簡單:盛一碗米飯,加上一點木魚花和日本醬油拌一下就可以了。我試著做過,偶然吃一下,很美味。如果在日本,這的確是最隨意的食物了。那個出了名的演員,如此想念「貓飯」的原因,不外乎是看似普通的食物裡頭,有著往昔的味道,那或許是她最快樂最單純的時光。

而另一類治癒系美食,則是那些天生就有「快樂」作用的。據說,有一些食物,因其構成的某些成分,在醫療界便有「抗抑鬱」之用,比如說深水魚、香蕉、葡萄柚、咖啡等。這些食物,當然也可算「治癒系」;而更多的食物,則可以在心理上帶給人補償。就像甜品或一切甜食,都是為快樂而生的,很難想象吃完甜品還愁眉苦臉的人。而一切麵食,也是給人快樂的。一個疲憊一天,「饑寒交迫」的人兒,最想吃的食物是什麼?——肯定不是魚翅鮑魚那些,反而是一碗熱騰騰的麵條、一份熬得稠稠的粥,要不然,就要上一大份過癮的意式千層面。

而治癒系美食的另一大要素,應該就是「簡單」了,要麼隨手可得,要麼立等可取,要麼簡單就可完成。在你想念它的最短暫的時間裡,它就鮮活地出現在面前,那種感動才是莫名的。當然,如果它色香味俱全,那便成為我們此番最完美的「治癒系美食」了。


當香料邂逅雞尾酒



雞尾酒,一向以神秘多變而迷惑眾生;香料,則以其獨特的味道讓菜式更加彭蓽生輝。那麼,這兩者邂逅,將會產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幾百年來,人們對香草和香料運用的試驗從未停止。近年來,一直站在吧台後的調酒師們開始把目光投向了廚房裡這些不起眼的寶貝。不僅在技法上,更在原料上借用了烹飪的技術,讓人看到了香料和香草雞尾酒搭配的嶄新一面。

Mojito莫西多雞尾酒可謂是將食用香草加入雞尾酒的始祖。將青檸、薄荷葉和糖在杯中稍稍搗碎,加入朗姆酒和蘇打水,一杯清涼的莫西多便做成了。這種雞尾酒的喝法源自盛產朗姆酒的古巴。朗姆酒是用甘蔗壓出來的糖汁經過發酵、蒸餾而成。清爽的薄荷和甜潤豐厚的朗姆酒混搭在一起,入口清涼甘甜。廣州聖豐索菲特大酒店的馬T尼酒廊在莫西多的基礎上加以創新,為男士和女士分別設計了兩款不同的莫西多。女士款的莫西多,用玫瑰味的伏特加替換了常用的朗姆酒,除了青檸和薄荷葉以外,還加入了新鮮的玫瑰花瓣。清雅的玫瑰香味撲鼻而來,呷上一口,感受馥郁的玫瑰和淡淡的薄荷味融合,就如嫵媚的少女般清新高雅。而男士款的莫西多酒,則用渾厚的朗姆酒作為基底,加入了薄荷葉、肉桂、生薑、丁香等香料提味。整杯酒層次豐富,味道濃郁。

Rosemary迷迭香也不失為雞尾酒的好搭檔。帶著些微松樹的香氣,迷迭香在烘烤的菜單中常常可以見到。如果把迷迭香和糖一起慢煮,則可以做出充滿香氣的迷迭香糖漿,加入伏特加和果汁,一杯簡單的迷迭香雞尾酒便調成了。又或者如馬T尼酒廊一款名為普羅旺斯的雞尾酒,在伏特加里加入了橙味和草莓味的力嬌酒,配以新鮮的草莓和迷迭香。在飲用前,可以看到一同配上的是一個精緻的「香水瓶」,裡面卻是用開胃酒、茴香、橙子還有迷迭香特別熬制的香液。輕輕地將香液噴到酒上,頓時空氣里都充滿了香甜的味道。入口后草莓和橙子的甜襯托出了迷迭香的香氣,讓人彷彿置身於秋天普羅旺斯的田野間,樂極忘返。

除了薄荷和迷迭香,羅勒、蒔蘿、百里香等香草也可加入雞尾酒中。不過調製香草雞尾酒,通常需要使用顏色較淺,本身味道不大濃烈的底酒,如伏特加酒、金酒或朗姆酒等。這樣才能襯托出香草的味道,而又不會使兩者的味道衝撞。而肉桂、茴香等香料也可以少量加入酒中,令雞尾酒更添風味。獨特的香料如杜松子,本身就是用來釀製金酒(Gin)的原料之一,在金酒中加入一點香檳和樹莓醬,過濾後放上幾顆杜松子。該酒被稱為French 75,1915年在巴黎的一酒館被推出以後,傳說金酒和香檳混合會給人以法國75mm加農炮一般的力量,所以也流傳至今。若輕嚼杯中的杜松子,嘴裡充滿了杜松子的甘甜和獨特的香氣,再啖一口亮麗的雞尾酒,巴黎的味道就在手邊。

百草交匯,每一種香草與香料和酒精都有著獨一無二的化學作用。不求喧賓奪主般的濃烈,只需在入口后鼻喉之間淡淡地滲出,點綴在酒杯之上,就已經能讓人進入輕鬆寧靜的香草世界。


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法國:梅斯,藝術變身



在大多數法國人的印象里,梅斯是一個灰濛濛的城市,這裡充斥著冶金工業和終日的雨水。「連在梅斯入伍的青年都在營房裡過著無聊的日子呢!」這是人們對梅斯城生活的固有印象。但是今天,請先擯棄腦海中對這個城市的固有看法。但事實與想象正相反,這座位於洛林地區的城市其實是光彩奪目、金黃色的。去年全新開幕的梅斯蓬皮杜中心又為這裡的藝術文化生活增加了內容,這座城市裡有花園、有小島、有藝術,還有溫泉!

梅斯因其悠久的歷史而愈發享有盛名。然而,悠久的歷史並不是靠隻言片語便可一筆帶過的東西。在1871年至1918年期間(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梅斯第一次被德國佔領。在這期間,梅斯卻擁有一段令人驕傲的歷史。當時德國的君主Guillaume二世想要將梅斯打造成世人了解德國的窗口。他親自在柏林監製了梅斯車站、郵局以及行政長官府邸的設計圖。許多著名的建築師和城市設計師都參與了當時重建梅斯城的工程。如今,當時的皇家之城已被選作了「世界人類遺產」。當人們沿著著名的Foch大道(即梅斯城的環城路)散步時,一側是無與倫比的別墅建築,另一側則是高樓林立的大廈建築群,兩者相映生輝。

就像巴黎一樣,梅斯城也有一條美麗的河流——Moselle河。它和塞納河一樣寬。河上架起著一座座古橋。在河中央的島上,有一座「戲劇廣場」,還有一座可追溯至18世紀的歌劇院。在離城中心僅幾分鐘路程的地方,我們發現了不少建在山丘上的美麗別墅建築。其中有一座建築的名字叫「亞當的葡萄園」的餐廳。正如它的名字告訴我們的那樣,這裡種滿了葡萄樹。在這裡,我們可以找到風味絕佳的美食和香醇的葡萄酒。同樣值得推薦的是éric Maire的小酒館。在這裡,廚房完全是開放式的,主廚會當著客人的面來烹制美食。而在Picnics餐館,桌面是純一色的白,給人十分清新的感覺,讓人彷彿聞到了鮮榨橙汁的清香。

當然不得不提的還有梅斯蓬皮杜中心。該中心無與倫比的建築風格正是出自於日本設計師板茂和法國設計師Jean de Gastines之手。它在去年5月正式開門迎客。從鏡頭裡面看這座位於梅斯的蓬皮杜中心,會讓人產生一種奇幻的感覺。梅斯蓬皮杜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三家外形呈平行六面體試管狀畫廊之一。當我們逐漸走進它那玻璃狀的門口,眼前的風景卻讓人有種逐漸遠去的錯覺。中心主屋構架全部採用來自瑞士和奧地利的雲杉作為材料,但是更令人驚嘆的是,這些雲杉上附著著一層半透明的玻璃以及特氟龍纖維質的薄膜。內部的設計則由設計師板茂操刀,十分簡潔,充滿了濃濃的日式風格。

在梅斯,當代藝術走上了街頭。藝術家們甚至將軍營也作為了藝術的創作地。2009年,他們創作的「白夜」所表現的正是世界的黑暗。難道當代藝術將會是梅斯新的標誌?答案是「未必」。梅斯蓬皮杜中心的成立只是為了提供給人們一個探索梅斯20世紀人文遺產的機會。例如,人們可以在中心看到來自Saint-Maximin教堂的彩繪玻璃。梅斯城可謂是加洛林王朝文明的搖籃,早在中世紀,這裡已經成為了整個歐洲的藝術之窗:這裡有格列高利的歌聲(格列高利屬於一種宗教文化),手繪的油畫,象牙質的雕塑……時至今日,擁有梅斯蓬皮杜中心的梅斯城仍舊可以驕傲地將自己作為歐洲當代藝術的窗口。


古城:西西里島的慢生活


如果不去西西里, 就像沒有到過義大利:「因為在西西里你才能找到義大利的美麗之源」這是格斯在1787年4月13日到達巴勒莫時寫下的句子。這片奇妙的土地將迷人的自然風景與人文風景和諧地融為一體,希臘人、古羅馬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諾曼人、施瓦本人、西班牙人等的文化早已印證在這裡,現在,這片土地更成為了眾多城裡人暫避喧囂的世外桃源。來自米蘭的建築師夫婦Marco Giunta和Vivian Haddad則是其中之一,他們在此置下了一座岩洞旅館Casa Talia,過上了烏托邦似的夢幻生活。只是,酒店的生意也並沒有影響他們的設計事業,發達而高速的網際網路讓他們同時也可以在棕櫚樹下悠閑地處理著設計生意。

莫迪卡是西西里島巴洛克風格建築群的中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在歷史的浸泡和地中海陽光的照耀下,這裡仍然是依託岩石堆砌而成的人類居所,頑強地拒絕著周圍山谷和平原的入侵。整座莫迪卡古城就像一個立體的迷宮,地形特別多,巷弄也頗多,街道都是由原先的乾涸的河道填成的,沿著彎曲的山坡建築中間栽植著棕櫚樹。

Casa Talia原本是由幾戶獨立的民居改建而來,這些隱藏在彎曲如衚衕般的弄巷裡的房子,外表看起來並不起眼,然而一旦開門入內,其豐富的室內結構總令人瞠目結舌。設計師受到了摩洛哥Riad的典型模式的啟發,將十二間小型住宅改造成環繞著中庭的六個大套間,每個房間都有通往中庭花園的入口以及私人的露台。Riad是摩洛哥傳統宮殿形式的一種,近些年來受到眾多雜誌的設計熱捧,這股異國情調夢工廠的氣氛幾乎洋溢在世界各處的家飾設計上。這種Riad風格房屋的結構其實與中國的四合院民居頗有淵源,屬於同一類型,兩種像「回」字般的建築,都成了東西方爭相搶修保存的房子。

對這對夫婦來說,費時費力的改建與裝修是他們的強項。雖然現代建築已慢慢開始侵蝕這座古老的城市,但他們想做的仍是如何恢復宅子的原貌。為了與整座城市的基調相協調,Marco Giunta和Vivian Haddad也盡量從四處找來那些從附近的山谷中採掘出來的石灰岩。改建后的房子恢復了典型的西西里傳統建築外觀,包括石頭牆面、石子與彩繪的地板,房間內部的牆壁及地板修復以及裝飾也都使用了當地的瓷磚與石頭。經過他們的精心設計,這幾間絢麗的老房子從骨子裡綻放出了最淳樸的義大利華麗味。

這些室內空間線條簡單,卻風情十足,每個房間的擺設跟裝潢都不相同,但基本仍然以質樸粗糲的質感為主調。房間的牆面大多是純粹的白色,或是石灰岩的質感,甚至是裸露在外的粗獷石頭,天花板上有著一字排開的竹簾,衣櫥、躺椅跟茶几都是古樸而精緻的摩洛哥木雕,古色古香的當地陶器和地毯亦隨處可見。其實,值得炫耀的細部還有許多,比如房間與中庭內的那些繁複的馬賽克瓷磚裝飾,設計師將不同款式的瓷磚運用到了牆上與地板上,營造出了神秘的阿拉伯風情。這些瓷磚非常特別,是經典的西西里島風格,它們可以將土色和明亮的印花織品相結合,使室內反映出西西里島的風格特點。

2011年9月28日 星期三

南澳葡萄酒庄巡遊



袋鼠和考拉並不是去南澳大利亞旅行的唯一熱點,作為新世界葡萄酒的重要產區之一,南澳有彙集了各路葡萄美酒而又風光旖旎的葡萄莊園和釀酒廠。雖然新世界酒普遍不夠厚重,但她輕盈的酒體和毫無壓力的果香卻依然引領無數觀光客走進南澳的葡萄園一醉方休。

瑪吉爾莊園

奔富瑪吉爾莊園(Penfolds Magill Estate)是世界上離首府城市最近的酒庄。從阿得萊德市中心前往這裡不超過20分鐘的車程。這裡的酒庄並不是村莊,也不是賣酒的商店,而是一個真正將葡萄栽培、葡萄酒的釀造、灌裝、儲存、品鑒、銷售等過程集中在一處的完成場所。除此之外,你還可以在酒庄了解葡萄酒的相關知識,一併感受田園度假之風。

一般到酒庄旅遊,品酒是不可缺少的程序。花上幾十元錢,品酒師會教你通過視覺、嗅覺和味覺去品鑒不同質量、不同年代、不同色澤、不同味道的葡萄酒,用閃亮的、清澈的、金黃的、寶石紅、果香、花香等美妙詞語描述各種葡萄酒,會給你多重的感官刺激。而在奔富瑪吉爾,我卻建議你多花上一些錢與時間,參加遊覽酒庄的行程,因為這裡的釀造、灌裝全過程都是在自家酒庄進行,酒庄也有自己的一流的釀酒師和高超的釀酒技術,以保證葡萄酒的高質量。

芭蘿莎的葡萄種植地

芭蘿莎距離南澳首府阿得萊德約70公里,大概1個小時的車程便可以抵達,這裡是一個相當有趣的葡萄種植地,密密麻麻地聚集了眾多澳洲優秀酒庄,他們有著各不相同的釀酒理念,有些酒庄崇尚釀造高品質葡萄酒,而另外一些則走完全商業化的路線,每一瓶葡萄酒均按照大眾化口味來釀製,以討好盡量多的愛酒之人。傑卡斯酒庄便是後者的代表。

酒庄位於南澳大利亞的芭蘿莎產區。進入葡萄園之前有一項特殊的儀式,我們被要求把鞋底在消毒水裡消毒后才可以踩入園內土地,這是為了防止外來細菌使葡萄藤感染上不幹凈的蟲卵而造成災害。這裡的葡萄園有14種葡萄。山谷內靜謐安詳的西式風情讓人心如止水,看著滿坡的葡萄架,口腔內已是清泉暗涌。聽完講解后,你可以去品酒室淺嘗試飲,也可以乾脆在環伺美景的酒庄餐廳內邊吃邊發發獃,享受悠閑的午後陽光和連綿起伏的山谷中的葡萄園。強烈推薦這裡的輕食吉士與臘腸拼盤,佐以醇美的葡萄酒,絕對是既幸福又浪漫的旅行饗宴。

2011年9月8日 星期四

葡萄酒愛月餅



中秋佳節,無酒不歡。每逢佳節以酒助興的傳統,古已有之。傳統中國人最在意的中秋節,當然也是如此。有酒,可以增加節日的詩意和韻味。對於基本上以甜味為主的傳統月餅來說,用酒配月餅,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其實,無論是中式黃酒、白酒還是西式的葡萄酒、氣泡酒、甜酒,用來配月餅,都挺有味道。其實中國菜配西式酒,至今也未能得到相對一致的意見。不過相對簡單的月餅,配葡萄酒可就容易得多。

中秋之酒,最傳統的一款,也許就是「桂花酒」了,有「吳剛捧出桂花酒」為證。桂花酒,接受度很高,尤其是撲鼻的桂花香味,實在很應景。桂花酒多用米酒、陳年白酒加以新鮮桂花釀製,酒精度不算低,但濃郁的桂花香又很容易讓人有錯覺,轉眼就酒意盎然了。黃酒配月餅,也不錯。微溫的黃酒,很適合微涼的秋夜。而且,黃酒的好處,在於微醺,不易過頭。即使是宿醉之後,醒來並不像其他酒那麼難受,對於只想借酒風雅一把的人士,是最好的選擇了。

至於葡萄酒,則是近年來的時尚。中餐配葡萄酒,成為酒商和酒專家們近年來最願意鑽研的一門學問。如果不是鑽研得太深入的話,其實中餐和葡萄酒還是很容易搭配的。尤其是近年來,月餅頗有西點化的傾向,西點搭配甜酒、白葡萄酒或是氣泡酒,原本就是傳統。而比較新派的口味,如蔓越莓、鳳梨之類,和甜酒搭配就很適合。傳統口味的月餅,一般口味偏甜,比如豆沙、棗泥、蓮蓉之類。這時候,通常可以用具有一定酸度的白葡萄酒與之搭配,後者正可以解前者之甜膩之感。而紅葡萄酒,也未必不適合月餅,比如火腿之類咸甜交織的口味,用來配紅酒,淡淡的澀味其實很有解膩之效。你不妨請專業人士為你推薦一張更為細緻的酒單,以此過一個最為難忘的中秋節。


月餅的無限種可能



印象中,小時候吃月餅好像是一件挺幸福的事,並不是因為它有多麼好吃,而是其中蘊涵著一層神秘感。當時的月餅不像現在,只在月餅的表皮上用看不懂的字體寫著餡料名稱,對於一個不懂書法的孩子來說,想要認清其中的內容,恐怕得先到毛筆書法班學習三五年之後才能知道。也就是1990年代中後期的時候,家裡人不再從稻香村買月餅,或者說月餅的包裝不再是透明塑料袋,而是變成了一個個禮盒。因為在那個年齡段,對於價格還沒有什麼概念,以為只是普通的包裝盒而已,沒曾想,那時候的月餅,已經進入了包裝時代。餡料還是以五仁、棗泥、蓮蓉、蛋黃為主,但是包裝卻已經變得花里胡哨。

其實北方的月餅種類十分單一,這麼多年過去了,依然是傳統的幾種甜餡,咸餡只有蛋黃一種。而且無論誰家的月餅,味道都差不多,彷彿都是同一個糕點廠做出來的產品。月餅外面那層皮油脂豐富,如果裡面的餡料再比白糖還要甜的話,可想而知吃下一個之後,嗓子里會是怎樣一種感受。據說當時有的孩子如果不愛喝水的話,家長就會讓孩子吃一塊兒月餅,再不喜歡喝白水的人,也要灌下一大缸水,才能解膩。

相比之下,南方月餅的種類更多一些,尤其是在咸餡方面。南方的溫度普遍比北方熱,會讓太甜的東西吃起來膩一些,所以甜餡並沒有那麼多。雖然不多,也不乏玫瑰酥皮這樣的知名品種。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很多東西不適合做成甜味。比如火腿,它本身就是鹹的,如果做成甜的很奇怪,於是鑄就了著名的雲腿月餅,它是用呈貢的子麥麵粉製作而成的酥皮包裹著用蜜制腌法腌好的上好宣威火腿和豬油、糖等餡料,烤制而成。烤好的雲腿月餅,外殼酥而不散,還略微有點硬,又被稱做是「硬殼雲腿月餅」,餡料甜中帶咸,油而不膩,不時能咬到小塊的火腿,肉香四溢,讓人讚不絕口。

另外,上海的鮮肉月餅也非常搶手。在那些有名的老字號食品店,往往要排長隊買鮮肉月餅,通常還會買不到。月餅裡面,鮮肉月餅長得最不起眼,外面一層有個帶著店名紅印章的酥皮,裡面一大團帶著一點汁的豬肉餡。最好吃的部分不是肉也不是皮,而是酥皮和肉交界的地方。上海還有一種凈素月餅也值得一試,以功德林為代表,餅皮和內餡的製作過程不添加雞蛋或豬油。

月餅發展到今天,已經可以不那麼傳統,它更像是一個形狀相對固定的載體,外皮和內瓤隨意變化,只要口感沒問題就行。


2011年8月31日 星期三

東南亞的齋月美食



8月的馬來西亞已經走出了最酷熱的季節,準備迎來另一場盛大活動—齋月「拉馬丹」(RAMADHAN)。由於占人口總數90%以上的伊斯蘭教徒們只能在日落後進食,齋月中各地的美食夜市盛況空前。在這個主要由馬來族、華族和印巴族三大民族組成的國家中,具有多種宗教信仰。其中90%以上的馬來人都信仰伊斯蘭教的遜尼派,華人多信仰佛教和道教,印巴人信仰印度教。因此,大馬憲法中規定的官方宗教就是伊斯蘭教。據說,安拉是在伊斯蘭曆的9月,即公曆8月把《古蘭經》帶給穆斯林的,所以齋月是偉大、喜慶、吉祥和尊貴的月份。伊斯蘭教徒們在齋月中,每天日出即不飲不食,一天祈禱之後,才能在宣告日落時分的鐘聲中開始進食。

吉隆坡繽紛燦爛、令人眼花繚亂的齋月集市藏在甘榜巴魯(KAMPUNG BARU)的一處街道上,街的盡頭就是一座粉飾一新的清真寺。雖然這座寺廟並不算吉隆坡最大的一家,卻因為位於馬來人聚居區而擁有極其顯要的地位。作為齋月節慶典活動開幕主會場的清真寺里早早就擺滿了排放整齊的椅子,看得出哪幾排坐著馬來人,哪幾排是印度人。男人們還在寺里祈禱,也有三三兩兩坐在迴廊上默然不語的。女人雖然不能進入寺內,卻是這裡最靚麗的景緻:飄逸的絲綢長衫、細緻的刺繡裝飾,頭巾和服裝的色彩雖然艷麗,卻也搭配有致,即使是黑色的長衫也因為那些刺繡和亮片而惹人注目。

街邊攤一家挨著一家,好像一顆顆彩色的牙齒,或者擠擠挨挨的味素分子,讓人垂涎欲滴。指向清真寺的這條街像極了一根沸騰的食道,在白天忍飢挨餓顯示虔誠的穆斯林心目中預示著日落之後的一次飽食。又因為街上燒烤的濃煙、煎炸的油熱、點心的濃香,愈發地在吆喝和買賣的對打之間歡天喜地了起來。

當地的特色食品在這些攤位上競相吸引著我們的胃口,除了極其著名的食品之外,還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如果把這些攤位上各式各樣的食品每樣都品嘗一下,估計得連續幾天來這露天「自助攤」報到。沙爹(Satay)就像我們這兒的烤串,常見牛肉和雞肉,然後蘸著特別的醬料來吃,又香又甜還透著辣味。鯉魚包(Otak-otak)是另一道馬來美食,用香蕉葉包著,烤得扁扁,看上去就很讓人有食慾。裡面是魚肉加上特殊的調料,口感像燉蛋一樣軟綿綿的,味道稍稍偏甜,有時候當地的婚宴里會上這道菜。椰漿飯(Nasi Lemak)的馬來語發音是「辣死你媽」,不能吃辣的人即使有些鬱悶,估計也難以抵擋美味的誘惑。這道用椰汁煮熟的米飯做成的當地著名特色美食還配有肉以及各種蔬菜為原料。的確和我概括的馬來西亞菜「酸酸甜甜有些辣」的特色相符。

來到齋月集市切身地體驗什麼叫做不愁吃喝。五顏六色鮮榨的果汁灌進一隻只透明塑料袋裡,甘蔗淺暗綠色的漿汁醇厚香甜;椰子現剖后取出的清亮汁水也裝在塑料袋裡叫賣;捆紮成一束束的紅毛丹、龍眼像奇異的花卉生機蓬勃;而西瓜則被切成薄片火腿似地吊在西瓜攤上用來驅趕蟲子,這是我見過的最富哲學思辨氣質的驅蟲設備——誘惑你又驅逐你……給整條街增色的不只是水果,新鮮水靈的蔬菜、叫不上名字的調味香料也整整齊齊地碼在攤頭,鉚著勁地加入了這場將要持續一個月之久的喧騰之中。我們喝了青椰汁、薏米水,還有一種混合了檸檬、酸橙等黃綠色的爽口飲料。青椰很小,汁水卻特別清甜。至於薏米水據說是可以消除火氣的。

街邊攤幾乎可以稱為中文一條街,一點都不用擔心摸不著頭腦的馬來語發音或者自創式英語指示牌。晚上十一二點是這裡正紅火的時光。遊客和當地人都聚在這裡大快朵頤,好不痛快。


2011年8月19日 星期五

里克曼:霍格沃茲的幕後主角



如果沒有被誤解,被厭惡的「惡人」—斯內普教授的深情與苦心,《哈利·波特》的結局必定流於血腥與冷酷。而如果沒有艾倫·里克曼節制的表演,也斷不會有鋪排七集以後情緒的悵然與舒展。從初登9又3/4站台到末日決戰,魔法傳奇已經成就了許多人,而艾倫·里克曼無疑是這部十年故事的影子主角。

全球觀眾們蜂擁進入影院,目擊哈利·波特與伏地魔的終極對決,各種人物關鍵時刻的站隊、表現,以及斯內普教授情深一刻的臨終訣別,並獻上十數億美元的票房。丹尼爾·雷德克里夫說:「這一集,我最喜歡的莫過於艾倫·里克曼的表演,我認為那是他表演生涯的代表作。他的表演如此觸動人心,應該獲一項奧斯卡男配角提名,能與他一同出演這部電影我深感榮幸。」作為《哈7》最大的隱形男一號,斯內普又或是艾倫·里克曼,完成了自己的終極表演。



斯內普教授附身

艾倫·里克曼的節製表演成就了斯內普的反英雄魅力。 10年後,大結局終於還了斯內普一個公正,前7部中他的陰鬱、複雜、矛盾、神秘甚至對哈利·波特無由的仇恨在這集找到了出口,原來他背負著如此沉重的包袱,原來他才是這部系列的唯一主線。如果用哈迷的話來說,《哈利·波特》就是以哈利·波特的視角講述的一個空前絕後痴情男斯內普的故事,在他們看來,這才是這個小巫師故事的內核。

假如斯內普從一出場就是個絮絮叨叨,嘟囔著「莉莉,我愛你」的中年大叔,他的犧牲一定大打折扣。他騙過哈利·波特、赫敏,甚至是伏地魔,讓眾人相信自己是赤裸裸的惡棍。而如果沒有艾倫·里克曼讓人恨之入骨的表演,如何騙得了台下的觀眾,戲里的哈利·波特,甚至是伏地魔?

導演大衛·耶茨說:「艾倫對於台詞的拿捏,尤其是詞與詞之間的抑揚頓挫實在太妙了,為人物提供了無與倫比的個人主義色彩。我從來沒有遇到過像他這樣的演員,能把台詞念得如此緩慢。他能讓聽者牢牢跟隨他的每一個詞,每一個停頓,甚至是他的每一次呼吸,因為你會迫切想知道哪個詞會接著從他嘴裡蹦出來。」

「有的時候,表演就是把自己當成劇中人物,」對於導演的讚美,里克曼自己倒是很謙虛,「羅琳已經給出了如此清晰的指引方向。我們能看到這個人物的發色,他穿什麼。穿來穿去,他只有一套衣服,」他笑道,「他是個隱居者,跟他人沒有往來。我們了解的這個人連說話的音調都沒有過任何的高低起伏。所以,這個人物的性格特徵最令人著迷的地方就是要表現那種爆發力,被控制駕馭得很好的那股仍然存在的爆發力。」



從舞台到銀幕

里克曼沒有高貴的出身,父親是工人,母親是主婦。8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撫養了他們4個孩子。時至今日,里克曼都算不上帥哥,但是斯內普畢竟是教授,不是模特,他靠的是靜默、少言寡語的氣場,即使碰上需要說話的時刻,他的嗓音足夠低沉性感。

年少的時候,里克曼找到了他畢生所愛——表演,他常常在中學的劇團表演一兩個角色。然而,因為環境及社會的緣故,從中學畢業后,他並沒有報讀表演學校,而是進入了切爾西藝術學院學習繪畫,並在畢業后創立了設計公司。然而,對表演的喜愛並沒有讓他遠離演員這一個行當。25歲,他壓抑不住內心對表演的憧憬,給皇家戲劇藝術學院寫了一封信,希望能得到試鏡機會。這後來被證明了是他一生最明智的決定——他獲得了皇家戲劇藝術學院的獎學金,學製為期兩年,那是1972年。

2年後,他加入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完成了兩個演出季。1985年,他演活了《危險關係》中浮華浪子瓦爾蒙子爵,1年後,這部片子漂洋過海到了紐約百老匯,里克曼憑他在劇中的出色表現贏得了托尼獎的提名。而後,里克曼開始在一些商業大片出演角色,如《虎膽龍威》,那個時候,他已是英國本土一位頗有成就的舞台劇演員了。自此,他便舞台與銀幕通吃。

然而,讓他更廣為人知的莫過於「斯內普教授」這個角色了。從2001年,《哈利·波特》系列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開始,里克曼就是《哈利·波特》全系列電影里的魔藥學教授西弗勒斯·斯內普的化身,這個角色簡直就像為他度身定做似的。在終結篇《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中,他已經升任霍格沃茲魔法學校的校長。從第一部至今,里克曼飾演的這個莫測高深,難以捉摸的斯內普教授深入人心,一直沒有離開過觀眾的視線。



十年一覺教授夢

不知艾倫·里克曼是否還記得J.K.羅琳向他致電時的情景?女作家盛邀他出演斯內普教授,並告訴他,斯內普教授在結局處有重頭戲。挑剔的英國人答應試試看,事情的發展迅速超出他的預期。更多的影迷更多的問題都指向斯內普教授,「90后」一代的觀眾甚至不知道他出演過其他電影,更不用提什麼莎士比亞舞台劇。

名譽、聲望、金錢⋯⋯世間的一切都敵不過時間的侵蝕。魔法世界的巫師也有終老的一天。艾倫·里克曼說:「年復一年,看著自己的眼線在逐年地鬆弛。我看著這些年輕人成長,感覺自己的身體在萎縮。但在這過程中,我毫無感覺。直到某天我回首,看一切剛開始時,這種感受異常強烈。」

「要知道丹尼爾、艾瑪比去年可真的是長高一點了,他們的聲音都在發生變化,但是這些你都不會感受太多。直到某天恐怖降臨,因為你看了一眼第一部,你才意識到當時的他們是多麼天真無邪多麼小小個兒。我就看著現在這一切變成了艾瑪去上大學了、丹尼爾正一路奔向百老匯舞台,一個星期有8場演出⋯⋯這個世界突然變成這樣了。」

安詳離去的斯內普對哈利·波特說:「看著我!」他努力從哈利的眼睛中找尋莉莉的影子,這是7集系列電影中最浪漫的一次死亡。

據說,J.K.羅琳是艾倫·里克曼的影迷,斯內普教授根本就是以里克曼為原型創造的人物。很難說,斯內普的深情一死是羅琳為了圓自己情感的夢,還是兌現她給里克曼的承諾。但就是這一死讓斯內普的冷漠、嚴肅、陰鬱有了合情理的解釋,一個永遠穿著黑色長袍的男巫師瞬間著上了溫暖的色彩。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