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7日 星期三

困境中的當代教皇



相比他的264個前任者,教皇本篤十六世也許更有理由擔憂他的教會正處於一場現代圍困之中。是的,他仍然是11.3億個塵世靈魂的最高權威、地球上六分之一人口的精神牧首、4200億美元資產的看守者,但是如果梵蒂岡繼續保持憤世嫉俗,自負地假定這0.44平方公里是墮落世界中的唯一凈土時,與時代的脫節終將催生危機。在尼西亞會議確立教會權威一千七百年後,當代教廷的敵人已經不再是暴君、異端、進化論和共產主義,而是孤立、醜聞、落伍與信仰瓦解。時過境遷,現代教會腳下的磐石是否依舊堅強穩固?



「教會將走上末路,它會消失、萎縮。不用我多說,這一定會被將來證明。」
——約翰·列儂,1966年

歐洲已近淪陷

24年來,阿貝弗朗西斯•米歇爾神父一直是法國諾曼底小村提貝維爾信徒們的精神導師與摯友。這個矮小倔強的人穿著破舊的神父法衣,信守以清貧為美德的傳統教義,與那些渾身珠玉的羅馬紅衣主教們極為不同。他是一個典型的保守派的鄉村神甫,卻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遊離於羅馬教會之外。當由教廷任命的地區主教試圖將其驅往另一所教堂時,信眾們毫不猶豫地站在了他的身後。

在當代,仍滯守著中世紀組織結構的羅馬教會,其實更像是一間巨大的家族企業,一代又一代出售著信仰和救贖。但是當壟斷被打破,其贏利已經無法依賴於舊日的拳頭產品「什一稅」和「贖罪券」。在舊日的主要市場,它的「銷售網路」也正逐步萎縮並瓦解。在歐洲,天主教會在一些中心地帶幾近崩潰。在法國埃甫勒的主教教區,雖然天主信仰成為當地人生活的一部分已歷1500多年,在六十萬居民中大約有2/3是天主教徒。但70歲以下的神甫人數僅有39名,而其中40歲以下的僅7名。早在20世紀50年代,天主教曾以在歐洲擁有四萬名在職神甫為榮,但現在這個數字已經不堪細究。再過幾年,65歲以下的神甫人數將會只佔總數的不到一成——與其說天主教會在萎縮,不如說是奄奄一息。

或許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等傳統領地,教會的力量仍然強大,但是自1960年以來,教會不斷加速失去其手中所有勢力。信眾並沒有對基督信仰產生大的動搖,但塵世教會結構的空洞化讓人們失去信心,戀童醜聞的大爆發讓人難以平復,教會的制度性權力正在衰落,一千年以來建立的威信搖搖欲墜。1970年代,愛爾蘭的神父們甚至不用擔心後繼無人,因為教堂里滿是虔誠的信徒,而四十年後,天主教的等級體制在愛爾蘭中高等教育中已經失去了控制。

甚至在義大利,人們也並不像他們自己說得那樣虔誠。去年發表的一項對地處西西里島中部的調研,發現其實只有18%的人去教堂,但是卻有30%的人自稱去教堂。在這塊以天主教為國教的土地上,66%的人支持自由離婚,38%的人支持安樂死。雖然只有19%的支持主動墮胎,但在被強姦的情況下,65%的人表示可以接受。令人引人注目的是,天主教教徒中支持未婚同居的人比非天主教教徒還多。教廷的影響力與權威正在消解,「與其說是統一的天主教,倒不如說是多個分裂的天主教更恰當!」宗教社會學家朱塞佩•吉爾丹這樣認為。



「上帝也創造了其他生物,也許比我們更聰明,外星人也是創世紀的一部份。」
——何塞•富內斯神父,梵蒂岡天文台負責人

尷尬中的當代教會

當代羅馬教廷最讓人困惑的地方,在於它可以隨時準備為外星人進行洗禮,卻不願承認男女教職平等;教皇本人親自註冊Facebook,同時卻指責互聯網有助於傳播撒旦邪教;對曾經敵視的馬克思學說大加讚揚,卻點名批評電影《阿凡達》動搖信仰。這種匪夷所思的不確定態度,顯示出羅馬教廷在現代化的洪流中無法定錨,自負與不安同時影響著它,極速發生著變化的世界讓這小小城國成為了驚弓之鳥。

自1960年代開啟羅馬教廷力求現代化之門的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以來,歷代教皇作出了各種艱難的決斷,以期將這個曾經固步自封的龐大機構拖入21世紀。今天的梵蒂岡已經豎起了異端伽利略的雕像,擁有自己的現代化天文台,以及多名勤耕於前沿領域的天體物理學家與量子物理學家——雖然他們都是神創論的支持者。多年以前,梵蒂岡就開始通過Apple iOS平台應用向世界各地的青年信眾佈道,許多iPhone和iPad用戶經此了解到了梵蒂岡對於婚前性行為、避孕套、同性合法婚姻、男女平等、流行文化⋯⋯的堅定而傲慢的反對態度。

現代性仍被視為教會的威脅,教皇本篤十六世多次對現代人對聖經缺乏興趣表示擔憂,對「有害的和具有摧毀性的當代文化形式」大加抨擊。「這些當代文化形式認為上帝已死,人是自己命運的設計師和創造的主人。」當他在訪問法國時,也無奈地承認,在那些基督教信仰曾經十分濃厚的國家,現在似乎正在失去他們的基督教特徵。

在Twitter的第一條發言,為教皇本篤十六世帶來了十幾萬關注者。但這不能說明教廷已經進入了世俗化的時代。他仍然是堅定的傳統憤世嫉俗者,主張節制消費和道德相對主義,反對節育,同性戀婚姻和女神甫制度。我們現在可以說,這一任教皇並沒有走出困鎖教會近百年的「城堡思維」,幻想著自己受到現代社會諸多「邪惡」思潮的圍攻,時刻試圖定期重申它的權威、譴責現代主義異端、抵制世俗人文主義的侵蝕。信仰的帝國正在被現代的困惑與掙扎逐漸消耗。



「這些童話故事裡隱藏著狡猾的誘惑,傷害了孩子們未成長的基督教靈魂。」
——教皇本篤十六世,批評電影《哈利•波特》

梵蒂岡的敵意

在世俗化的門前踟躕的梵蒂岡,正在付出脫節於時代的代價——為自己四面樹敵。然而這一次,它已經不能用十字軍和火刑柱來平息威脅。

梵蒂岡必須承認,此時此刻他們並不擁有特別好的名聲。也許曾經他們自居於道德制高點,然而歐洲和北美一連串的天主教神父虐童醜聞證明:無論胸前掛著的是什麼形狀的項鏈掛件,都無法迴避人之罪惡這個事實。而更可悲的是,被媒體曝光的1962年梵蒂岡通諭,曾針對神職人員性犯罪案列出了最嚴格的封口政策,泄露秘密者將被逐出教會。在這一點上,梵蒂岡無異是向現代世俗法律挑戰,以不復存在的神權妨礙司法公正。

為了獲得庭外和解的機會,教會向受害者秘密支付大筆賠償和解金。這也激怒了虔誠的教會資助者。原本神聖的獻納,被用於不可告人的用途,羅馬教廷的所作所為讓人沮喪。事實上,梵蒂岡的財政收入有四成來自世界各地信徒的捐款,這將大大打擊的他們的積極性。今年教皇訪問愛爾蘭期間,居然在這個天主教國家領受了空前的抗議與噓聲,與此不無關係。

而教皇本人的多次不當言論,更是讓聖彼得廣場屢屢處於爭論的暴風眼。2006年,現任教皇援引14世紀拜占庭帝國皇帝曼努埃爾二世的話說:穆罕默德帶給世界的只有「邪惡與非人道」。此言一出,在全球,尤其是伊斯蘭世界掀起了一場政治風暴,伊斯蘭國家領導人紛紛發表講話,譴責教皇對伊斯蘭教的「詆毀」。雖然事件以教皇的數次道歉告終,卻讓世界質疑教廷走進以和解與多元價值為主題的現代社會的決心,並讓知識分子階層毫無留戀地收回他們對於新教皇的支持。

而教廷對於避孕套的貶低態度,成為了另一次臭名昭著的公關悲劇。對於貧窮且犯罪率居高不下的非洲來說,任何人都能看出禁慾並不是防止艾滋病蔓延的最優手段。現任教皇在此問題上的草率表態,無疑讓國際社會愕然。而將祝聖女性神職人員列為「最嚴重的罪行」,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挑戰舉世公認的平等價值。這一切都無法讓人相信是發生在21世紀的新聞頭條。

面對現代世俗道德的革新,羅馬教會已經無力阻擋,甚至任何阻止的企圖都成了荒謬。今天的教會處境十分尷尬:它保守的教條不僅被大多數人所摒棄,甚至成為了最不堪理喻的鬧劇,更像是在自取其辱。如果需要尋找出路,期待與歷史繼續同行,這個古老的組織只得尋求更大的改革,徹底打破保守的固章。本篤十六世可能無法身兼此大任,我們只能等待西斯廷禮拜堂下一次升起白煙。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