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沐浴著自然的清新空氣,使用自然的光線,享受著林中吹來的涼風......孩子們使用的是精巧的竹子課桌椅,老師們用回收材料做成的白板書寫授課。除了學習必要的基礎知識,孩子們還會接觸更多在大自然中的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環保的生活習慣。在這所「無牆的學校」中,學生們接受「整體教育」,經歷著健康快樂的學習生活。

2007年,John和Cynthia用獲得的資金支持Green School項目的實施。John與人合作創立了一家以竹子為原材料進行設計與建築的公司。他們的第一個項目就是設計、建造Green School,並為其提供所需的設備。因此,建築師、設計師和校方的合作從始至終形成了十分緊密的共生關係,Green School以難以想象的速度與非常節約的方式得以實現。他們共同為建立一座美麗和環境友好的學校而努力,同時能夠提供具有實用功能的教學空間。

學校的中心部分是行政管理中心,結構如同一座竹子大教堂。裡面包括辦公空間、會議區、圖書館、電腦室、藝術工作室和樓上的教室。富於創意的結構讓它成為一個輻射到各個空間的中心點,學校的社團在這裡分享經驗、用餐、觀看演出和作為會客空間,同時,它也是一個藝術工作室、一個圖書館和辦公室。

敞開的教室中能夠享受自然風,天氣炎熱的時候,孩子們就會吹起「大泡泡」—這是用棉布和天然橡膠製作的隔熱空間。通過勞動,孩子們知道不費力的涼爽是不可能的,人們會為自己的懶惰付出代價。如果他們在竹子課桌上隨意塗鴉,下面的課程會安排學習如何打磨桌子,給桌子上蠟,把桌子修復成原樣。如此一來,孩子們便真正擁有了這張桌子。

學校中的生活方式返璞歸真:不依靠空調,只使用儘可能少的電力,重複利用物品,重視回收資源。學校希望所有在這裡生活過的學生能夠養成綠色習慣,並且讓良好的習慣與他們終生相伴。校園中的生態能源設施包括:用竹子廢屑來供熱水的暖通水電系統、水力發電機、太陽能電池板和堆肥廁所等。學校飼養的水牛能夠啃著校園的圍欄當飼料,原來這些圍欄是用木薯紮成的,人們甚至可以把圍欄帶到餐廳去切片做出一份餐點。學校里那頭被視為寵物的黃牛則能夠充當草坪修剪機的角色。

來自世界各地的孩子們生活在這個以稻米為主食的國家,開始了解水稻的種植、生長周期、收割與如何煮出一鍋米飯,也了解了跨文化地區的生活狀況。孩子們會自己收割,打穀脫粒,拿到磨房,將它們碾製成糙米而非精白米,還會自己煮飯吃。當他們看到盤中的米飯時,他們才會明白這盤米飯傾注了多少精力和勞作。他們還學習培植蔬菜,這些技能在他們今後的生活中都將大有裨益。

建造學校的過程中,沒有砍過一棵樹。只使用含鹽混合物處理竹子以抑制其中的糖分析出,以此避免蟲子的啃噬,經過處理的竹材使用壽命能夠有效延長。傢具和設備都是由竹子製造的,並且也不使用釘子、螺絲和膠水,而是以竹釘和蜂蠟來代替這些常規配件。學校的地板借鑒了非洲的技術,使用的材料是混合了一點點水泥的泥土。
Green School雖然不是水泥和塑料的零消耗者,但是在努力接近這個標準。正如John Hardy所希望的那樣:GreenSchool是為世界而建的,這所美麗的竹造學校將成為世界的綠色模型和典範。
0 意見:
張貼留言